【科技心得】手機戕害了青少年?社群危害心理健康?

"兒童發展"的一份研究指出青少年因愛滑手機(此指使用於社群網站),罹患心理疾病,易沮喪、反社會,導致社交孤立。

你覺得這結論合理嗎?

現在的青少年所處的環境,與以前的前輩們所處的環境完全不同,青少年剛出生就接觸網路,接觸更多元的世界,他們老年要面臨的問題與現在的長輩不同,故不能一概而論,應要多去了解。

而愛滑手機確實可能影響睡眠品質,英國瓦立克大學心理系教授Lemola指出,螢幕會發較多藍光,藍光會抑制退黑激素,讓人不易入眠。

也發現在就寢時間使用手機與睡眠時間縮短有關,減少睡眠時數可能和憂鬱症狀有相連。

聖地牙哥州立大學人格心理學教授Twenge,她發現智慧型手機問世之後,青少年心裡覺得孤獨的頻率上升,因為社群媒體上可以見到朋友多采多姿的生活,而自己未受邀請!

根據她的研究,青少年花在螢幕的時間較多的人,較易覺得不快樂,花較多時間在現實活動的人較易覺得快樂,綜上她的研究,滑手機造成心理健康危機。

BUT!迷戀手機並不是只有壞處,也有優點~~~

第一, 提升同理心。

根據荷蘭研究人員Vossen和Valkenburg調查,10-14歲的少年進行"青少年同理心與同情心測量"(AMES),一年後追蹤,他們使用社群的頻率增加,同時提高理解同儕的的能力。

第二,找到自我及歸屬感。

荷蘭蒂爾堡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副教授Klimstra,認為是雙面刀,舉同性戀青少年為例,這群人無法在家鄉出櫃,但可以在網路找到同伴,及正面的榜樣,潛在不好的影響是,螢幕後的人可能發出令人難過的言語,極端反應的留言,也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。

還有其他互助例子,像是眾籌募資(創業或公益)、改善需要的人的困境(例如在粉絲團看到冷風中,老婆婆沒生意上門)等等。

網路世界複雜,卻擁有人的溫暖。

手機網路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

好與壞端看人如何使用。

天普大學心理學教授Steinberg認為青少年的大腦正發育,擁有極大的可塑性,他們所經歷的每件事情皆會影響大腦,包含父母、朋友、現實生活接觸的人事物,滑智慧型手機是其中一項,故愛滑手機這一行為並無特殊意義。


這可以問個問題:青少年為何願意花時間在手機上?

青少年會經歷一段"青春期"的"叛逆",不喜歡和父母相處,或從事"偏離正軌"的行為,重視同儕間的認同、表現自我。

手機上的社群就是維繫(或說加強)"同儕友情"的方式之一,或凸顯自己的存在感,向大眾表現自己的"與眾不同",且能夠找到同溫層。

也有可能是逃避現實的方式,父母不關心、朋友間不受歡迎、表現不夠好等等,皆會影響青少年對手機的依賴。

因此,青少年容易沉迷其中。

關鍵在於要讓青少年在現實,獲得認同,將幫助他們減輕對手機的依賴。

父母和長輩們扮演關鍵性角色,適時的疏導他們、關懷他們、支持他們,給他們需要的認同感,對他們的發展有巨大影響力。

相關研究人員同意,青少年和父母有緊密的親子關係,助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,而家長最需要做的事:與青少年密切溝通!!!

Allen(俄勒岡大學數位心理健康中心主任)說:"多問他們覺得手機好在哪裡?他們害怕什麼?又對什麼事感興趣?這類的溝通比你說"把手機放下"更有建設性。"



【參考資料】

1.科學人雜誌2018年6月號"青少年滑手機  傷腦筋?"

2.Advanced 3月"the mental health risks for iGen"

3.個人所見所聞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機車淋雨發不動怎麼辦? 下雨天,機車也要發動啊

廣告誤導?普拿疼肌立鎮痛乳膠好~神~啊~~~

強!保力達B堅持20年的廣告調性-明天的氣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