驚!新世代對於老師的定義和古代相同?!現代老師反而落伍?
韓愈寫《師說》,定義老師為"所以傳道、受業、解惑也",老師,是用來傳授道理、講授學業、解答疑難問題的,現在的老師作用多在教授課本中的道理,並為學生解答書中疑惑,至於傳授道理就要看老師本身願不願意多說幾句話。
經典古文《師說》提出現在仍適用的觀念,「是故無貴無賤,無長無少,道之所存,師之所存也。」和「聖人無常師。孔子師郯子、萇弘、師襄、老聃。郯子之徒,其賢不及孔子。孔子曰:三人行,則必有我師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,師不必賢於弟子,聞道有先後,術業有專攻,如是而已。 」
我學生時期閱讀,並沒有特別感觸,如今重新讀一遍,覺得韓愈真知灼見,觀念超越時空。
「不論你和多富貴、多貧窮的人學習,或是和多年長、多年輕的人學習,只要道理、知識在的地方,就有老師存在,也是老師存在的意義。」
及提出前衛觀念:優秀人才沒有固定的老師,周遭、所接觸過的人都可以是老師。例如孔子和三教九流的人學習,向師襄樂官學琴,向老子學禮皆是,他們地位不及孔子,而孔子卻向他們學習,因為他們擁有孔子不知道的技藝、學問,故孔子求學於他們。
學問不一定要從老師身上學,也可以由周遭接觸過的人學習,更甚者,可以偷學,透過觀察「老師」的行為,仿效「老師」,這也是一種學!
只要你受到啟發,獲得知識、技能,那人就是你的老師,即使一面之緣,或你不會主動稱對方老師,他仍是你不可或缺的人。
在體育界,李智凱和教練林育信是知名的師徒檔,李智凱沒有教練的幫助,安排他住、吃,送他上課,他很難專心在體操上,更別提將來得的金牌了,
2016年,李智凱前進奧運,2017年在世大運替台灣留下金牌,2018年奪下中華隊隊史首面亞運體操金牌,教練林育信都沒缺席,是李智凱背後的重要推手。
林育信是《師說》中標準的老師樣貌,提供李智凱人生道理、體操知識、信念等等。
所以老師的核心價值仍沒有改變,改變的是較少時間和學生相處,少了一點傳承人生道理。
經典古文《師說》提出現在仍適用的觀念,「是故無貴無賤,無長無少,道之所存,師之所存也。」和「聖人無常師。孔子師郯子、萇弘、師襄、老聃。郯子之徒,其賢不及孔子。孔子曰:三人行,則必有我師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,師不必賢於弟子,聞道有先後,術業有專攻,如是而已。 」
我學生時期閱讀,並沒有特別感觸,如今重新讀一遍,覺得韓愈真知灼見,觀念超越時空。
「不論你和多富貴、多貧窮的人學習,或是和多年長、多年輕的人學習,只要道理、知識在的地方,就有老師存在,也是老師存在的意義。」
及提出前衛觀念:優秀人才沒有固定的老師,周遭、所接觸過的人都可以是老師。例如孔子和三教九流的人學習,向師襄樂官學琴,向老子學禮皆是,他們地位不及孔子,而孔子卻向他們學習,因為他們擁有孔子不知道的技藝、學問,故孔子求學於他們。
學問不一定要從老師身上學,也可以由周遭接觸過的人學習,更甚者,可以偷學,透過觀察「老師」的行為,仿效「老師」,這也是一種學!
只要你受到啟發,獲得知識、技能,那人就是你的老師,即使一面之緣,或你不會主動稱對方老師,他仍是你不可或缺的人。
在體育界,李智凱和教練林育信是知名的師徒檔,李智凱沒有教練的幫助,安排他住、吃,送他上課,他很難專心在體操上,更別提將來得的金牌了,
2016年,李智凱前進奧運,2017年在世大運替台灣留下金牌,2018年奪下中華隊隊史首面亞運體操金牌,教練林育信都沒缺席,是李智凱背後的重要推手。
林育信是《師說》中標準的老師樣貌,提供李智凱人生道理、體操知識、信念等等。
所以老師的核心價值仍沒有改變,改變的是較少時間和學生相處,少了一點傳承人生道理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