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罵記者,《鏡子森林》帶你一窺好記者的存在

台劇魅力重現,從去年《與惡》,到現在的《想見你》,劇情好評不斷,引起各國爭相要版權放映。

期間《鏡子森林》也不遑多讓,主要述說記者生態,旁觀他人痛苦,記者在採訪過程,像走進迷霧森林,迷失在所謂的真相裡。

編劇鄭心媚試著將台灣20年間重大新聞融入戲劇當中,回溯過去社會事件外,也希望找到職業的初心。

導演鄭文堂說這劇最終探討人性,記者碰到利益、威脅的時候,是否仍做到「新聞無畏,消息無偏」 的職業信仰。


記者副作用

在某集的台詞,我印象深刻,「沒有人會為了新聞失去性命!」

你很難想像,這可不是戲劇效果,在現實當中,記者確實可能面臨危險,尤其跑社會新聞。

社會新聞記者包克明在84年7月31日晚上從台中採訪事處下班,到附近馬路準備要回家時,2名持鋁製棒球棍的年輕男子,一言不發,直接揮棍攻擊他,直到開始有人圍觀才離去。

結果包記者小指骨折,肝臟瘀血,傷勢嚴重。

民國78年520農民遊行,中央社記者被挾持至宣傳車上1個多小時,且受到毆打,這是記者首度在街頭運動中被挾持。

雖然不清楚背後關係,但可以明顯推斷記者寫的文字具備影響力,不小心阻擋「財主」利益,「記者」就要注意安全。

套在任何行業都相同。你當一名補習班老師,學生家長只管學校成績,沒有前十名不繼續補,你還要不要管學生品德?你身為一個業務,知道這商品有問題,你還要不要推廣?你做YouTuber收錢,業配自己沒什麼好感的東西,那你會不會接受?

馬西屏寫的《新聞採訪與寫作》提到,記者要考慮有三,1.報社的政策與立場2.報社的利益與本位3.長官人情。


我覺得......

2/29播放第三季第一、二集,牽扯到醫療人球案,在我粗淺社會記憶中,邱小妹事件應該是這議題的原型,《麻醉風暴》更是針對醫療議題深入探討,多方探討醫療人員間的利益關係。

鏡子森林唯一缺陷就是都沒有深入探討議題,只提關於記者會接觸的部分,較多是記者的環境掙扎。

快完結,編劇賜死侯方平,當個好記者死了,最後一集,為了擺脫黑心財團的控制,高明決定辭職,另創符合自己意志的媒體,連資深的總編輯也跟著高明離開,一群「記者」在侯方平墓前舉杯敬職業。

結尾沒有給觀眾過於美好的希望,但給觀眾知道仍有一群努力想改變世界的記者,說的直白一點,就是洗白記者的罵名。

我相信在一個職業中,絕對有頂尖、值得尊敬的人,同時存在無良垃圾。

說記者危害社會嗎?有些確實,但我也看過一篇篇好人好事,甚而戰地記者冒著生命危險寫出的新聞。

不能因為一堆老鼠屎擺在這邊,否定遠處飄出香味的粥。


【參考資料】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TS1997/videos/604991200310058/?v=604991200310058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heMirror2019/videos/1045521325779503/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機車淋雨發不動怎麼辦? 下雨天,機車也要發動啊

廣告誤導?普拿疼肌立鎮痛乳膠好~神~啊~~~

強!保力達B堅持20年的廣告調性-明天的氣力